一、止咳祛痰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多饮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使痰液更容易咳出。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每日所需饮水量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成人每日饮水量约1500-2000毫升,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有所不同,例如学龄前期儿童每日约1000-1400毫升,学龄期儿童约1200-1600毫升。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的排出。
(二)蒸汽吸入
通过吸入蒸汽可以湿润气道,稀释痰液。例如,可以让患者吸入开水产生的蒸汽,但要注意避免烫伤。对于儿童,家长可以抱着孩子在充满蒸汽的浴室中停留一段时间,一般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蒸汽吸入能缓解呼吸道黏膜的充血、水肿,使痰液变稀,便于咳出。
(三)拍背排痰
对于咳嗽有痰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家长可以通过拍背的方式帮助排痰。拍背时要注意手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的背部,每次拍3-5分钟,每天可拍2-3次。这样可以利用振动使痰液松动,促进痰液排出。
二、药物治疗
(一)祛痰药物
1.氨溴索:它可以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氨溴索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有痰,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有相应的剂型可供选择,如口服制剂、注射制剂等。
2.乙酰半胱氨酸:该药能使痰液中的黏蛋白多肽链中的二硫键断裂,降低痰液黏度,使其容易咳出。它可以用于浓稠痰液过多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情况。有口服剂型和吸入剂型,吸入剂型对于缓解呼吸道痰液黏稠的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不能有效咳痰的患者。
(二)止咳药物
1.右美沙芬:属于中枢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适用于无痰的干咳,但对于咳嗽有痰的患者,一般不单独使用,除非咳嗽剧烈影响生活和休息。成人和儿童都有相应的制剂,如口服糖浆、片剂等。
2.喷托维林:也是中枢性镇咳药,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同时还有抗惊厥和解痉作用。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和百日咳等。儿童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因为儿童对其敏感性可能与成人不同。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咳嗽有痰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适当增加饮水量、拍背等。在药物选择上要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例如,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物不建议用于儿童,因为可待因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对于儿童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二)老年人
老年人咳嗽有痰时,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不良反应。例如,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时,要密切观察老年人是否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在进行非药物干预时,如拍背,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老人不适或损伤。
(三)孕妇
孕妇咳嗽有痰时,用药需特别谨慎。一般来说,非药物干预是首先考虑的,如通过多饮水、适当休息等方式缓解症状。如果必须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例如氨溴索在孕妇中的使用相对较为安全,但也需要医生评估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