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
(一)受精卵着床相关
受精卵着床时可能会有少量出血并伴有轻微腹痛,容易被误认为是痛经感。受精卵着床一般发生在受精后6-7天,此时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子宫的轻微收缩等反应,导致类似痛经的感觉,但这种感觉相对较轻微,与强烈痛经有区别。
(二)宫外孕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常见于输卵管妊娠。当输卵管妊娠发生流产或破裂前,胚胎在输卵管内逐渐增大,会引起输卵管膨胀,出现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而当发生流产或破裂时,会突然感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这种疼痛可能被患者描述为强烈痛经感且怀孕了。宫外孕是一种危险的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三)先兆流产
如果怀孕后出现强烈痛经感,同时伴有阴道少量流血,可能是先兆流产的表现。先兆流产的原因较多,如胚胎染色体异常、孕妇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等)、孕妇患有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高热等)、免疫功能异常、子宫畸形等。此时子宫收缩可能导致类似痛经的强烈感觉,并且有流产的风险。
(四)其他情况
1.子宫腺肌病:患有子宫腺肌病的女性怀孕后,由于病灶处的子宫内膜在孕激素作用下继续增生、出血等,子宫肌层扩张、收缩,可能会出现强烈痛经感。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与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肌层损伤有关。
2.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如果孕妇本身有子宫肌瘤,在孕期由于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引起血栓及溶血,血红蛋白渗入肌瘤内,肌瘤迅速增大,发生血管破裂,出血弥散于组织内,可导致肌瘤红色变性,出现剧烈腹痛,伴有发热,这种腹痛可能被患者感觉为强烈痛经感。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水平有关,多见于30-50岁妇女。
二、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及时就医检查
当出现痛经感强烈却怀孕了的情况时,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医生通常会进行妇科超声检查,以明确妊娠部位(排除宫外孕)、了解胚胎发育情况;还会进行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孕酮等检查,评估胚胎发育及孕妇内分泌状况等。对于有阴道流血及腹痛等症状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二)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宫外孕:如果确诊为宫外孕,根据患者的病情、生育要求等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病情稳定、胚胎较小且无明显内出血等情况,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若病情危急,如出现腹腔内大量出血等情况,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先兆流产:对于先兆流产的患者,需要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如果是由于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孕激素等进行保胎治疗。同时要密切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定期复查超声及相关激素水平。
3.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对于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引起的强烈痛经感,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如果症状较轻,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休息、对症止痛等;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在合适的孕周考虑终止妊娠等处理,但这需要非常谨慎地权衡孕妇的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本身有怀孕的可能,当出现月经异常(如该来月经时未按时来但怀孕了)且伴有强烈痛经感时,应高度警惕上述各种情况。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处理,因为不同的情况对后续妊娠及健康的影响不同,早期准确诊断和处理非常关键。
(二)有既往病史的女性
1.有子宫手术史的女性:如既往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子宫手术史的女性,怀孕后发生宫外孕、子宫腺肌病等情况的风险可能增加。在孕期出现强烈痛经感时,需要更加密切监测,因为子宫手术史可能导致子宫解剖结构改变等,影响妊娠过程。
2.有内分泌疾病的女性: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的女性,本身激素水平异常,怀孕后发生先兆流产等情况的风险较高。当出现强烈痛经感时,要及时评估激素水平及胚胎情况,采取相应的保胎等治疗措施。
总之,痛经感强烈却怀孕了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情况,需要通过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并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特殊考虑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