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养犬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性
家养犬虽相对常见,但仍有可能携带狂犬病毒。即使是长期家养且看似健康的犬,也不能完全排除携带病毒的情况,因为部分携带病毒的犬可能不表现出明显异常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
二、被家养狗咬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因素
1.犬的疫苗接种情况:若家养犬按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其携带狂犬病毒的风险显著降低;若犬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情况不明,则被咬伤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较高。
2.咬伤的严重程度:皮肤出现破损、出血的咬伤情况,病毒更易通过伤口侵入人体,感染风险高于仅有皮肤轻微划痕而无出血的情况。
三、狂犬病毒的传播机制
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当被携带病毒的犬咬伤后,病毒可随犬的唾液进入人体伤口,进而引发感染。
四、被家养狗咬后的应对措施
1.伤口处理: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以尽量清除伤口处的病毒。
2.疫苗接种:无论家养犬疫苗接种情况如何,被咬伤后均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需按照规定程序接种多剂次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被家养狗咬后更应重视,因其对狂犬病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且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咬伤情况,家长需立即带儿童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人群,被咬伤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可能更高,需更积极地处理伤口并严格按照程序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