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怎样引起的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及喉部受刺激而引起的咳嗽。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降低、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等,会导致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和喉部,引起咳嗽。

2.胃排空延迟:胃排空延迟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增加胃酸反流的风险。

3.食管黏膜防御作用减弱:食管黏膜具有抵御胃酸和消化酶损伤的作用。如果食管黏膜受损、炎症等,会使防御作用减弱,容易受到反流物的刺激而引起咳嗽。

4.咳嗽敏感性增高:部分患者的咳嗽敏感性增高,即使反流物刺激食管和喉部的程度较轻,也可能引起咳嗽反应。

5.其他因素:如吸烟、饮酒、肥胖、怀孕、某些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等,也可能增加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发生风险。

此外,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还可能与一些疾病有关,如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鼻后滴注综合征等。对于长期咳嗽、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考虑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可能,可通过相关检查(如食管pH监测、胃镜等)明确诊断。

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改变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2~3小时进食、避免过食、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等。

2.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等。

3.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等。

4.中医治疗:如中药调理、针灸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如果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