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咳嗽,由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导致咳嗽感受器受刺激引起。以下是关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一些信息:

1.症状:

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多发生在日间和直立位,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

部分患者可伴有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咳嗽可在进食后、平卧或夜间加重。

2.诊断:

对于慢性咳嗽患者,尤其是伴有反流症状者,应考虑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可能。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相关检查等。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胃镜、食管pH监测、食管吞钡X线检查等。

其中,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重要方法,可检测反流的发生频率、时间和持续时间。

3.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抬高床头、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等。

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或其他综合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