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前兆有哪些

腹痛

表现及原理:肠梗阻最常见的前兆之一是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这是因为肠道梗阻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试图将肠内容物通过梗阻部位,从而引起腹部绞痛。例如,机械性肠梗阻时,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蠕动增强,肠管内压力升高,导致阵发性腹痛,疼痛部位多与梗阻部位有关,一般在脐周较为常见。

不同人群特点:儿童若发生肠梗阻出现腹痛时,可能表现得较为哭闹不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腹部的反应以及整体状态;老年人发生肠梗阻时腹痛可能相对不典型,需要更细致地结合其他表现来判断,因为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降低等。

呕吐

表现及原理: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吐出物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呕吐物可变为黄绿色胆汁,甚至为棕褐色粪样物,这是因为肠梗阻发生后,肠道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不断积气积液,导致肠管扩张,压力升高,进而引起呕吐,而且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出现得越早,呕吐物多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梗阻部位越低,呕吐出现得越晚,呕吐物可呈粪样。

不同人群特点:婴幼儿发生肠梗阻呕吐时,要注意与正常的吐奶区分,婴幼儿肠梗阻呕吐可能更为频繁,且可能伴有精神萎靡等表现;老年人发生呕吐时,要考虑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比如本身有胃部疾病等,需要综合判断。

腹胀

表现及原理: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显著,可遍及全腹。这是由于肠道梗阻后,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在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内积聚,导致肠管扩张,从而出现腹胀。

不同人群特点:儿童腹胀时可能会有腹部膨隆的外观,家长容易察觉,需要关注其腹部的膨隆程度等;老年人腹胀可能容易被忽视,因为老年人本身可能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需要仔细检查腹部情况。

停止排气排便

表现及原理: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停止排气排便,但在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肠内仍有残留的气体和粪便,可能会有少量排气排便,不要误以为没有梗阻。这是因为肠道梗阻后,肠内容物不能通过梗阻部位,所以出现停止排气排便的现象。

不同人群特点:儿童停止排气排便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儿童肠道相对较细,梗阻后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观察其肛门的情况;老年人也要关注其排便排气情况,因为老年人胃肠蠕动相对缓慢,发生肠梗阻时更易出现排气排便停止的情况。

其他伴随症状

全身症状: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如口渴、尿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严重时可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意识障碍等。这是因为肠道梗阻后,机体不能正常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且丢失大量的体液和电解质,同时肠道内细菌繁殖,可能导致感染等情况。

不同人群特点:儿童发生肠梗阻出现全身症状时,由于儿童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所以脱水等情况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及时补液等治疗;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生肠梗阻后全身症状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需要综合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