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消化道出血
大便化验中的隐血试验可检测出消化道是否有出血情况。即使出血量很少,肉眼无法观察到粪便颜色改变时,隐血试验也可能呈现阳性。例如,消化道溃疡患者可能会有间断性的小量出血,通过隐血试验可辅助诊断;一些肠道肿瘤早期也可能有少量出血,隐血试验阳性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消化道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更需关注隐血试验结果;对于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儿童,也需进行该项检查排查疾病。
二、判断肠道感染
1.检测病原菌
-可以通过大便涂片镜检、培养等方法检测肠道内的病原菌。比如细菌性痢疾,大便中可检测出痢疾杆菌;霍乱患者的大便中能检测出霍乱弧菌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肠道病原菌的风险不同,如经常食用生冷食物、卫生条件差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大便化验对于排查儿童肠道感染性疾病尤为重要,若儿童出现腹泻等症状,大便化验能帮助明确是否为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
-病毒感染也可通过大便化验辅助诊断,如轮状病毒感染,在儿童腹泻病例中较为常见,大便检测可发现轮状病毒抗原等相关指标。
2.判断炎症情况
-大便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可反映肠道炎症情况。当肠道有炎症时,大便中白细胞数量会增多。例如肠炎患者,大便镜检可见较多白细胞。不同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肠道不适时,大便化验有助于评估当前肠道炎症状态。
三、了解肠道寄生虫感染
大便化验可以检测出肠道内是否有寄生虫卵或寄生虫体。比如蛔虫、绦虫、钩虫等寄生虫感染,通过大便查找相应的虫卵等可明确诊断。对于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有接触土壤等可能感染寄生虫风险的人群,大便化验是排查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手段。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几率相对较高,定期进行大便化验有助于早期发现寄生虫感染并及时处理。
四、评估胰腺和肝胆疾病
大便中的脂肪球等指标可以反映胰腺和肝胆的功能情况。例如,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时,大便中的脂肪消化不完全,脂肪球数量增多;肝胆疾病导致胆汁分泌或排泄异常时,也可能影响大便的性状等,通过大便化验可提供相关线索。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如患有肝胆疾病的患者,大便化验有助于评估病情及治疗效果;有胰腺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也可通过大便化验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