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引起背痛的特点
疼痛性质: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疼痛,早期可能较轻,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夜间痛较为明显,有的患者休息时疼痛也不能缓解,与一般劳损引起的背痛休息后可缓解不同。例如一些骨转移瘤患者,疼痛会持续加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
伴随症状
-体重下降:肿瘤是消耗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若背痛患者同时伴有体重下降,需警惕肿瘤可能。比如肺癌骨转移患者,除了背痛外,会有消瘦、乏力等表现。
-发热:部分肿瘤患者会出现发热,尤其是肿瘤坏死引起吸收热时,可能伴有背痛。像一些血液系统肿瘤侵犯骨骼时,可出现发热伴背痛的情况。
-局部包块:如果是骨骼原发肿瘤,可能在背部触及局部包块,包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例如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长骨两端,但也有少数发生在背部骨骼,可触及局部包块并伴有背痛。
-其他系统症状:不同肿瘤还有其相应系统症状,如肺癌患者可能伴有咳嗽、咯血等;前列腺癌患者可能有排尿困难等表现,若背痛患者同时出现这些相关系统症状,要考虑肿瘤转移累及背部的可能。
相关病史
-既往肿瘤病史:如果患者既往有其他部位肿瘤病史,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出现背痛时要高度警惕肿瘤骨转移。因为这些肿瘤容易发生骨转移,背部骨骼是常见转移部位之一。例如乳腺癌患者,术后若干年出现背痛,需排查是否为骨转移。
-家族肿瘤史:某些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家族中有相关肿瘤病史,出现背痛时也要考虑肿瘤相关性。比如林奇综合征家族中结直肠癌发病率高,若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患者,其亲属出现背痛要留意是否与肿瘤相关。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肿瘤引起背痛的常见肿瘤类型不同。儿童和青少年背痛要警惕骨肉瘤等原发骨肿瘤;中老年患者要警惕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的骨转移。例如老年男性,有前列腺癌病史,出现背痛时骨转移可能性大。
生活方式: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肿瘤发生风险,进而出现背痛。如长期吸烟的人群,肺癌发病率高,出现背痛时要考虑肺癌骨转移可能。
如何排查肿瘤引起的背痛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观察骨骼结构,发现是否有骨质破坏、骨肿瘤的钙化等情况,但对于早期骨转移瘤可能不敏感,因为骨破坏达到一定程度(一般破坏20%-30%以上)才会在X线片上显示。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的细微结构,对于发现早期骨转移瘤等病变比X线更敏感,可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骨质破坏、骨皮质中断等情况。例如肺部肿瘤患者行胸部CT同时观察背部骨骼情况,有助于发现骨转移。
-MRI检查:是诊断骨转移瘤等骨肿瘤病变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能早期发现骨髓内的病变,在骨转移瘤的早期,即使X线和CT无明显异常时,MRI就可能发现骨髓信号改变。比如怀疑脊柱肿瘤时,MRI可清晰显示脊柱骨髓、椎间盘等情况,判断肿瘤侵犯范围。
-PET-CT检查:对于全身肿瘤的筛查有重要价值,能发现全身范围内的肿瘤病灶,包括骨转移灶。它可以利用肿瘤细胞代谢活跃摄取葡萄糖较多的特点,在全身范围内寻找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对于背痛患者怀疑肿瘤时,PET-CT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不同肿瘤有相应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常用于消化道肿瘤、肺癌等的辅助诊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有较高特异性;糖类抗原125(CA125)对卵巢癌等有一定提示作用。但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肿瘤引起,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例如前列腺癌患者PSA会升高,但前列腺炎等情况也可能导致PSA轻度升高。
-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可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如血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情况,血生化中肝肾功能、血钙等指标。例如骨转移瘤患者可能出现高钙血症,血生化检查可发现血钙升高;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血常规可能有异常改变,如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异常增高或降低等情况。
如果出现背痛,且有上述可疑肿瘤引起背痛的特点,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肿瘤引起的背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