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人群静息状态下心跳90次/分的情况
(一)成年人
一般来说,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心跳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所以成年人心跳90次/分处于正常范围。但也需要结合个体情况来看,比如经常运动的成年人,心脏功能较好,心率可能偏慢,而如果是刚刚进行完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如紧张、焦虑)、饮酒、喝咖啡后,心跳90次/分可能是身体的应激反应,这种情况属于相对正常的生理波动。
(二)儿童
-新生儿:新生儿的心率正常范围通常在120-140次/分,90次/分低于新生儿正常心率范围,属于异常情况,可能提示存在一些心脏或其他系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评估。
-1-3岁幼儿:心率正常范围在100-120次/分,90次/分低于该年龄段正常范围,需要考虑是否有病理因素,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导致心率减慢。
-4-7岁儿童:心率正常范围是80-100次/分,4-7岁儿童心跳90次/分处于正常范围的高限附近,需要结合孩子有无不适症状等综合判断。
-8-14岁儿童:心率正常范围为70-90次/分,8-14岁儿童心跳90次/分刚好处于正常范围上限,如果孩子没有任何不适,可能是个体差异,但如果有乏力、胸闷等不适,就需要排查原因。
二、影响心跳的因素及相关分析
(一)生理因素
-运动: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氧气和能量,心脏会加快跳动来满足需求。例如进行跑步等剧烈运动后,心率会明显升高,而运动结束后心率会逐渐恢复。一般运动停止后,心率会在短时间内逐渐下降至运动前基础心率附近。
-情绪:紧张、兴奋、焦虑等情绪变化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心率。比如人在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会导致心跳加快;而放松、平静的情绪下,心率相对稳定。
-年龄:不同年龄阶段基础心率不同,如前面所述新生儿、儿童、成年人基础心率范围差异明显,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发育成熟,心率也逐渐趋于成年人的正常范围。
(二)病理因素
-心脏疾病:如心肌炎,炎症会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导致心率异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也会干扰心脏的正常跳动节律,可能引起心率减慢或加快。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代谢率降低,会出现心率减慢的情况;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代谢亢进,心率会加快。
-其他系统疾病:严重的缺氧情况,如肺部疾病导致血氧含量降低时,心脏会通过加快跳动来弥补氧气供应不足;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也会代偿性加快跳动以满足组织器官的氧供。
三、发现心跳90次/分后的应对措施
(一)成年人
如果是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心跳90次/分且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可以先休息片刻,平静情绪后再复测心率。如果复测后心率仍在正常范围且无不适,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量饮酒和咖啡等。如果伴有不适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或者复测心率持续异常,建议就诊心内科,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心脏情况。
(二)儿童
对于儿童心跳90次/分的情况,尤其是新生儿和幼儿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来明确心跳异常的原因。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导致,需要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有无呼吸困难等,避免孩子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