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肿块如何治疗

一、观察随访

对于一些良性且无明显症状的乳房肿块,如较小的乳腺纤维腺瘤等,可定期观察随访。一般建议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等,观察肿块大小、形态等变化。尤其对于年龄较轻(如20-35岁)、肿块在观察期间无明显变化的情况,可继续随访。但如果在随访过程中肿块有增大趋势等异常情况,则需进一步处理。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对于怀疑为恶性的乳房肿块,必须进行手术切除。通过手术获取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若为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分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

-对于一些良性肿块较大(如乳腺纤维腺瘤直径超过3cm等)、有明显症状影响生活(如疼痛等)或有恶变倾向的良性肿块,也需手术切除。例如,较大的乳腺纤维腺瘤可能会逐渐增大,影响乳房外观及患者心理状态,此时手术切除是较好的选择。

2.特殊人群考虑

-妊娠期女性发现乳房肿块时,若考虑为良性但肿块较大影响妊娠过程或有恶变可疑情况,需综合妊娠阶段等因素谨慎选择手术时机。一般孕中期相对较安全,可考虑手术。而对于哺乳期女性乳房肿块,若考虑为积乳囊肿等情况,可先尝试通过按摩、吸乳等方法促进积乳排出,若肿块不消退或合并感染等情况则可能需要手术,但手术需尽量减少对哺乳功能的影响。

三、药物治疗

1.乳腺增生相关肿块

-对于乳腺增生引起的乳房肿块伴有疼痛等症状,可使用一些调节内分泌的药物。如他莫昔芬等,但需谨慎使用,因为其有一定的副作用。对于绝经前女性,使用他莫昔芬可能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等风险。而更常用的是非药物治疗,如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等。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使用乳癖消等中成药,但其疗效需基于临床观察,部分患者用药后症状可得到一定缓解。

2.炎症性乳房肿块

-若乳房肿块是由乳腺炎引起,如哺乳期乳腺炎,早期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等,但需根据患者是否过敏等情况选择。同时可配合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促进炎症吸收。但如果形成脓肿,则需要手术切开引流等处理,药物治疗主要是辅助作用。

四、其他治疗

1.放射治疗

-对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在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放射治疗。例如,保乳手术后的乳腺癌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放射治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放射治疗会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剂量等方案,需由专业的放疗科医生进行操作。对于一些不能手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也可采用姑息性放射治疗来缓解症状等。

2.内分泌治疗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等药物,通过抑制雌激素的合成等发挥抗肿瘤作用。内分泌治疗需要长期用药,在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骨密度降低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需更加关注骨骼健康等问题,可适当补充钙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