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维生素d的症状

一、婴儿期(0~1岁)症状

婴儿维生素D缺乏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显著。因钙磷代谢受影响,婴儿多汗,尤以头部明显,汗液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夜间睡眠不安、易惊醒、频繁哭闹,此系维生素D缺乏干扰神经递质平衡及钙代谢,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所致。

二、幼儿及儿童期(1岁以上)骨骼改变

(一)颅骨改变

3~6个月婴儿可出现颅骨软化,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有乒乓球样感觉;8~9个月以上婴儿可见方颅,额骨、顶骨双侧隆起,呈方盒样头型。

(二)胸廓畸形

1岁左右小儿可出现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隆起如串珠状)、鸡胸(胸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脯)、漏斗胸(胸骨中下部凹陷)等。

(三)下肢畸形

会走路后的小儿易出现下肢畸形,膝关节向外突出形成O型腿,或膝关节向内凹陷形成X型腿。

三、全身影响

(一)免疫功能受影响

维生素D缺乏会干扰免疫系统正常功能,使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因维生素D可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

(二)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与利用,进而阻碍骨骼正常生长,导致儿童身高增长缓慢,偏离正常生长曲线。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婴儿:尽量母乳喂养,因母乳虽维生素D含量低,但钙磷比例适宜;新生儿出生后2周左右开始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每日400国际单位,早产儿每日800国际单位,持续至2岁,以保证维生素D摄入充足。

儿童:应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但需避免强烈阳光直射以防晒伤;对于有慢性疾病、长期服用影响维生素D代谢药物等特殊情况儿童,需密切监测维生素D水平,遵医嘱调整补充方案,优先通过非药物干预保障维生素D充足,避免低龄儿童盲目过量补充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