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供血不足相关表现
血压过低时脑部血液灌注量减少,可引发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尤其在体位突然改变(如蹲位迅速站起)时,因血压调节不及时,脑供血骤减,头晕、眼前发黑等表现更易加重。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调节功能减退,相对更易受低血压影响出现上述脑供血不足相关症状。
二、心脏方面影响
心脏依赖正常血压维持血液循环,低血压时心脏供血相对不足,可能出现心悸(自觉心跳异常)、胸闷等表现。长期慢性低血压可能逐渐影响心脏结构与功能,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等情况,尤其本身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低血压对心脏的不良影响更显著。
三、外周灌注不足表现
血压过低会使肢体末端血液供应减少,表现为手脚冰凉、皮肤苍白,活动耐力下降,稍作活动即感乏力。这种外周灌注不足的情况在寒冷环境中可能更明显,因低温下血管收缩本就影响血液循环,低血压会进一步加重外周缺血状况。
四、严重低血压引发的危险状况
严重低血压可进展为休克,出现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表现,危及生命。尤其需警惕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孕妇等,孕妇低血压可能影响胎盘供血,对胎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老年人低血压易引发跌倒等意外事件,增加骨折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