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以下是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
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时会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
骨折:轻微外力甚至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时均可发生骨折。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
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
维生素D缺乏。
某些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肝病、慢性肾病等。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等。
家族遗传因素。
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医生还会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可能会检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等指标。
基础治疗:包括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增加日照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双膦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其他治疗:如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
均衡饮食: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适量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避免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定期体检: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