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以下是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一些信息:

1.症状:

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

脊柱变形:严重骨质疏松症可导致身高缩短和驼背。

骨折:轻微外力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骨远端等。

2.诊断:

双能X线吸收法: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能准确测量骨密度,评估骨折风险。

其他检查:如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可帮助了解病情。

3.治疗:

基础治疗:包括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增加日照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等。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可缓解疼痛、增加骨密度、提高骨强度。

4.预防:

年轻时注意补钙和维生素D,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鲜等。

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适量运动,增加骨密度。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如果怀疑有骨质疏松症,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