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概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一类累及颞下颌关节和(或)咀嚼肌系统,引起关节疼痛、弹响、下颌运动障碍等症状的常见口腔颌面部疾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咬合因素、关节负荷过重、关节解剖因素等有关。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病,女性相对更易受累,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偏侧咀嚼、紧咬牙、夜磨牙等不良习惯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相关关节病史的人群复发几率也较高。
临床表现
关节疼痛:疼痛部位可在关节区或周围肌肉处,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刺痛等,在咀嚼、开口、闭口等运动时可能加重,部分患者疼痛具有间歇性,时轻时重。
弹响:关节运动时可闻及弹响音,可为清脆的单声弹响,也可为破碎的多声弹响,常见于开口初期或闭口末期。
下颌运动障碍:表现为开口度异常(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异常(偏斜、歪曲等),导致患者咀嚼、说话、吞咽等功能受影响。
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面部对称性、关节区有无肿胀等;触诊检查关节区及咀嚼肌有无压痛等;听诊检查关节运动时有无异常声音。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关节骨结构的形态、骨质改变等,如关节间隙是否正常、有无骨质增生、破坏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骨质的细微结构,对于判断关节骨质病变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可观察关节盘、肌肉等软组织结构的情况,如关节盘是否移位、变形等,是目前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较常用且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温热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一般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敷袋敷于关节区,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可选择温度适中的热敷方式。
-理疗:如超声波理疗、激光理疗等,可起到消炎、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咬合调整:对于存在咬合干扰的患者,可通过调磨牙齿、制作咬合板等方式调整咬合关系,解除咬合因素对关节的不良影响。儿童患者进行咬合调整需特别谨慎,要充分考虑其牙齿发育情况,尽量选择对牙齿发育影响小的方法。
-心理治疗: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于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患者,如焦虑、紧张等,可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配合心理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减轻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盘复位术、关节成形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风险,需严格把握。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纠正不良咀嚼习惯,避免长期偏侧咀嚼,提倡双侧交替咀嚼;避免长时间大张口,如打哈欠时要注意保护关节;减少紧咬牙、夜磨牙等不良习惯,可通过佩戴咬合板等方式进行干预。儿童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咀嚼习惯,引导其双侧咀嚼。
-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状态,可通过适当运动、休闲活动等缓解压力。
-合理饮食,避免进食过硬的食物,减轻关节负荷。儿童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避免给儿童食用过于坚硬难以咀嚼的食物。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咬合问题、关节异常等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要关注其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