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冬季舒张压升高的机制
人体血压会随季节变化,冬季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可能导致舒张压升高。这与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可能有差异,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冬季血压波动更明显;中青年相对受季节影响可能稍弱,但也会有一定变化。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少于5克。冬季可选择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如芹菜、菠菜等富含钾元素,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水果如香蕉等也有一定辅助作用。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水果的血糖生成指数,选择合适的种类和食用量;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钾的摄入。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例如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可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深海鱼类等,其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
2.体重管理
-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BMI),BMI应维持在18.5-23.9kg/m²。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冬季可通过适度运动结合合理饮食来控制体重。运动可选择室内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根据自身情况,慢跑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加重血压波动)、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老年人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可选择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儿童要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但冬季需注意保暖和运动安全。
3.保暖措施
-注意肢体和头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对寒冷刺激较为敏感。外出时穿戴足够厚的衣物,戴帽子、围巾、手套等。对于患有雷诺病等血管疾病的人群,冬季保暖尤为重要,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血管痉挛,进一步影响血压。
(二)监测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如早晨起床后(空腹、静息状态)和晚上睡前各测量一次。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准确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密切关注血压的波动情况,记录血压变化的规律。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要注意不同时间点的血压监测;儿童血压监测相对复杂,需选择合适的儿童血压计,并由专业人员指导测量方法,关注儿童血压的正常范围及冬季的变化情况。
三、医疗评估与进一步处理
如果通过非药物干预后,舒张压仍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正常舒张压应低于80mmHg),则需要就医进行进一步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如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来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一些顽固性血压波动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但不会涉及具体药物剂量的指导,而是根据患者综合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添加或调整降压药物等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