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血的定义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在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即为贫血。
二、贫血的分度标准
(一)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分度
1.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为90~119g/L,成年女性(非妊娠)为90~109g/L。轻度贫血时,患者一般症状较轻,可能仅有轻微的头晕、乏力等表现,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关注贫血的原因,因为长期轻度贫血可能会逐渐加重。对于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轻度贫血的血红蛋白范围有所不同,例如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90~110g/L为轻度贫血,6~14岁儿童血红蛋白90~120g/L为轻度贫血。儿童轻度贫血可能与生长发育快、铁等营养物质相对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需要注意饮食中营养的均衡,尤其是铁、维生素B12、叶酸等的摄入。
2.中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为60~89g/L,成年女性(非妊娠)为60~109g/L。中度贫血时,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如活动后心悸、气短,面色、甲床等苍白较为明显。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中度贫血的血红蛋白范围也有差异,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60~89g/L为中度贫血,6~14岁儿童血红蛋白60~119g/L为中度贫血。儿童中度贫血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
3.重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为30~59g/L,成年女性(非妊娠)为30~59g/L。重度贫血时,患者症状严重,安静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显著,还可能伴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多种症状。儿童方面,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30~59g/L为重度贫血,6~14岁儿童血红蛋白30~109g/L为重度贫血。重度贫血对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器官功能受损等,需要紧急处理以提升血红蛋白水平。
4.极重度贫血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30g/L,成年女性(非妊娠)<30g/L。极重度贫血是非常严重的情况,患者会有明显的缺氧表现,如呼吸困难、心悸加剧、面色极度苍白等,随时可能出现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儿童中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30g/L为极重度贫血,6~14岁儿童血红蛋白<30g/L为极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在儿童中同样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措施,如输血等,以改善缺氧状态。
(二)根据红细胞形态学分度
1.大细胞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35%。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多因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引起。例如,长期素食的人群容易缺乏维生素B12,孕妇如果叶酸摄入不足也可能导致胎儿或自身出现巨幼细胞贫血。在儿童中,巨幼细胞贫血可能影响其神经系统发育等,需要及时补充相应的维生素。
2.正细胞性贫血
MCV80~100fl,MCHC32%~35%。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等。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儿童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有关,急性失血性贫血则常见于外伤等导致的急性大量失血情况。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fl,MCHC<32%。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引起。在儿童中,尤其是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快,铁的需要量增加,如果饮食中铁的摄入不足,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女性在月经期间、孕妇等特殊人群也容易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与铁的丢失或需求增加有关。
通过对贫血进行分度,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贫血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明确贫血的分度还有助于判断贫血的可能病因,例如不同分度和不同红细胞形态学类型的贫血往往提示不同的疾病原因,为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