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的定义

弱视的定义

弱视是一种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通常是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由于异常的视觉经验(如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从视觉发育关键期角度

人类视觉系统有一个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般认为是出生后至8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如果眼睛不能接收到正常、充分的视觉刺激,就可能引发弱视。例如,新生儿出生后,视网膜开始逐渐感知外界光线和图像,但需要通过不断的视觉互动来完善视觉功能。如果在关键期内存在影响视觉刺激传入的因素,就会干扰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程度不同。年龄越小,视觉发育的可塑性越强,但同时如果出现问题,导致弱视的风险也越高。比如婴儿期如果有先天性白内障,遮挡了光线进入眼睛,就会严重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刺激,从而大大增加了弱视发生的几率。

从最佳矫正视力角度

最佳矫正视力是指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等矫正手段后能够达到的视力水平。对于弱视患者,即使佩戴了合适的矫正眼镜,其单眼或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也低于正常儿童相应年龄的视力水平。一般来说,3岁儿童正常视力下限约为0.5,4-5岁儿童正常视力下限约为0.6,6-7岁及以上儿童正常视力下限约为0.7。如果儿童的视力低于上述相应年龄的正常下限,同时眼部检查又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就要考虑弱视的可能。

以屈光参差为例,当双眼的屈光度数差异较大时,比如一只眼睛是正视,另一只眼睛是300度以上的近视或远视,那么度数较高的眼睛所形成的视网膜成像清晰度与度数低的眼睛会有明显差异,大脑会更倾向于接受度数低的眼睛的视觉信号,而度数高的眼睛的视觉刺激就会相对不足,长期下来就可能导致度数高的眼睛发生弱视,其最佳矫正视力就会低于正常。

从器质性病变角度

弱视患者眼部检查通常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如视网膜、视神经等结构没有可见的异常改变。这是与其他一些眼部疾病相鉴别的重要点。例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眼部的器质性病变,患者不仅视力下降,眼部检查还能发现视网膜上的肿瘤病灶,而弱视患者眼部结构是正常的。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眼底检查等,可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视力下降,从而确诊弱视。

对于有家族弱视史的儿童,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更要密切关注其视力情况。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儿童发生弱视的易感性,这类儿童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视力监测,一旦发现视力异常,能及时进行干预,防止弱视的发生或进展。比如家族中有多人在儿童时期患有弱视,那么家中的儿童从出生后就要定期进行视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