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也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其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严重者可出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不得卧等症状。根据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肾阳虚等证型,治疗方法包括活血化瘀、祛痰化浊、益气养心、滋阴补阳、温阳利水等。以下是冠心病常见证型的中医辨证论治信息:

1.心血瘀阻证:

症状: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当归、生地、柴胡、枳壳、桔梗等。

2.痰浊内阻证:

症状: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常用药物有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等。

3.心气不足证:

症状: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晄白,自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心。

方药:养心汤加减。常用药物有炙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茯神、肉桂等。

4.心阴亏虚证:

症状:心痛时作,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心烦少寐,口干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或促代。

治法:滋阴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常用药物有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人参、丹参、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炙甘草等。

5.心肾阳虚证:

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面色苍白,或唇甲青紫,舌质淡胖或紫黯,苔白滑,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