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整
规律进餐:为小儿提供定时、定量的进餐环境,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一般可安排每日3-4餐,加上1-2次点心,避免餐间吃零食和饮料。例如,可在每天7-8点、11-12点、17-18点安排正餐,9-10点、15-16点安排点心时间。
食物多样化:保证小儿摄入富含各种营养素的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蛋奶等。谷类提供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肉蛋奶提供蛋白质等。如每天应摄入100-150g谷类食物,150-200g蔬菜水果,50-100g肉禽鱼蛋类食物等,通过多样化的食物搭配激发小儿的食欲。
中医调理
推拿按摩:可由专业人员进行小儿推拿,如补脾经、揉板门、捏脊等操作。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操作时用拇指螺纹面旋推小儿拇指末节罗纹面,每次推100-300次;揉板门可宽中理气、消食化滞,用拇指揉小儿大鱼际平面,每次揉100-200次;捏脊能调理脾胃功能,从小儿尾椎骨下缘开始,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穴,每次捏3-5遍,每日1-2次。但需注意推拿按摩应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且要根据小儿个体情况适度进行。
中药调理:需由中医医生根据小儿具体病情辨证论治开具中药方剂,一般会选用健脾和胃的药物,如小儿健脾散等,但要严格遵循中医的用药原则和小儿的年龄等因素,中药调理也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运动干预
增加活动量:鼓励小儿多进行户外活动和适当的室内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能量消耗,从而增进食欲。例如,年龄较小的小儿可在家长陪同下每天进行1-2次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左右;年龄较大的小儿可每天进行1小时左右的运动,如跑步、跳绳、踢毽子等,但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过度疲劳。
心理因素关注
营造轻松进餐氛围:在小儿进餐时,家长应避免过度催促、责骂小儿,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因为紧张、焦虑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小儿的食欲,年龄较小的小儿可能对进餐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家长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引导,让小儿在愉悦的心情下进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期小儿:婴儿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若出现厌食情况,首先要排查是否是喂养方式不当,如奶嘴孔径不合适等。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注意自身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影响乳汁质量。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儿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胀、呕吐等,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小儿:此阶段小儿开始接触多种食物,但可能会因对某些食物的不适应或不良饮食习惯而出现厌食。要注意保证食物的色香味俱全,以吸引小儿的注意力,但避免过度添加调味品。同时要关注小儿的心理状态,是否因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情绪影响食欲,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
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果小儿本身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等,也可能导致厌食。对于这类小儿,除了针对厌食进行上述调整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例如,对于缺铁性贫血的小儿,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等,但要注意铁剂的使用可能会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需合理安排服用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