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功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送到胃内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一种临床表现。吞咽功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通常,该病症可分为以下四类:
1.真性球麻痹:由于延髓运动神经核或颅神经受损,导致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或舌下神经发生病变,引起软腭、咽腭弓、舌根、喉部肌肉运动障碍,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症状。
2.假性球麻痹: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导致假性球麻痹,主要影响咽期吞咽功能,患者表现为吞咽反射迟钝、吞咽启动困难,但舌肌运动正常,无舌肌萎缩及纤颤。
3.吞咽肌无力:多由于神经源性疾病或运动神经元病导致,主要表现为吞咽时咽喉部及食管上括约肌不能开放,食物无法进入胃内。
4.吞咽感觉障碍:由于神经损伤或病变导致吞咽感觉功能异常,不能感知吞咽过程,或感知异常,引起吞咽相关肌群的不协调运动,导致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口腔、颜面及吞咽肌肉训练:通过训练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改善吞咽功能。
2.吞咽训练:包括基础吞咽训练、吞咽手法治疗等,以恢复吞咽的正常模式。
3.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吞咽肌群,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4.饮食管理:根据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选择合适的饮食,如糊状食物、半流质食物等,以避免误吸。
5.药物治疗:用于治疗原发病,如脑卒中、颅脑损伤等,以改善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取坐位或半坐位进食,头部略向前倾,避免仰卧位进食。
2.选择柔软、易吞咽的食物,避免粗糙、干燥、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缓慢进食,每口食物量适中,避免大口吞咽。
4.进食后保持坐位或半坐位30分钟以上,避免立即平卧。
5.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