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因素引起睡觉流鼻血
1.鼻腔炎症
-鼻炎:各类鼻炎,如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以干燥性鼻炎为例,鼻腔黏膜长期处于干燥状态,黏膜变得脆弱,血管容易破裂。研究表明,干燥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的含水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在睡眠时,由于鼻腔通气相对不顺畅,患者可能会不自觉地用口呼吸,进一步加重鼻腔干燥,从而增加流鼻血的风险。儿童若患有鼻炎,因其鼻腔黏膜较薄嫩,更容易受炎症影响导致流鼻血,且儿童可能因瘙痒等不适在睡眠中不自觉地揉鼻,加重黏膜损伤。
-鼻窦炎:鼻窦炎患者鼻腔内有炎症反应,黏膜充血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在睡眠时,体位的变化可能会使鼻腔内的血管压力改变,容易引发血管破裂出血。对于患有鼻窦炎的成年人,炎症长期刺激鼻腔黏膜,也会增加睡觉流鼻血的可能性。
2.鼻腔异物
-儿童是鼻腔异物的高发人群,若儿童将小玩具、豆类等异物塞入鼻腔,异物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可引起黏膜糜烂、出血。在睡眠时,孩子可能因体位改变等原因,使异物对黏膜的刺激进一步加剧,导致流鼻血。比如,有研究发现,因鼻腔异物就诊的儿童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睡眠时流鼻血的情况。而成人也可能因意外将异物塞入鼻腔,长期未取出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3.鼻部外伤
-白天鼻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后,局部组织受损,在睡眠时,鼻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受损的血管等组织仍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破裂出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若白天有鼻部外伤史,睡眠中都有可能出现流鼻血。例如,儿童在玩耍时不慎撞到鼻子,晚上睡觉就可能发生流鼻血的情况;成人运动或意外碰撞后,也可能在睡眠时流鼻血。
二、全身因素引起睡觉流鼻血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血管压力增大。在睡眠时,人体的血压可能会有一定波动,尤其是夜间血压的变化,更容易导致鼻腔内血压升高,使鼻腔内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中睡觉流鼻血的发生率高于血压正常人群。
2.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在睡眠时,轻微的血管损伤就可能导致出血不易止住,从而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儿童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除了睡眠流鼻血外,还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成人患者也会有相应的血液系统异常表现,如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影响血小板、白细胞等的生成。患者不仅会有贫血、感染等表现,还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导致鼻腔容易出血,在睡眠时也可能发生流鼻血。儿童白血病患者较为常见,其睡眠流鼻血可能是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需要引起重视。
3.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参与血管壁的胶原合成等过程,缺乏维生素C会使血管壁的韧性降低。研究发现,维生素C缺乏的人群鼻腔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长期饮食不均衡,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就可能导致维生素C缺乏,在睡眠时出现流鼻血的情况。例如,长期素食且不补充维生素C制剂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缺乏维生素K会影响凝血功能。新生儿如果维生素K缺乏,可能会出现出血倾向,包括鼻腔出血;成人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可能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也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在睡眠时流鼻血。
三、环境因素引起睡觉流鼻血
1.空气干燥
-室内空气过于干燥时,鼻腔黏膜容易失水干燥,变得脆弱。尤其是在冬季,使用暖气或空调的房间,空气湿度较低。在睡眠环境中,鼻腔黏膜长期处于干燥状态,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儿童的鼻腔黏膜相对娇嫩,更易受空气干燥的影响;老年人鼻腔黏膜萎缩,也更容易因空气干燥出现流鼻血的情况。例如,在北方冬季,室内空气湿度常低于40%,这种环境下睡眠时流鼻血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
2.温度变化
-睡眠时温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导致流鼻血。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再回到室内,鼻腔血管会因温度变化而收缩扩张,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儿童和老年人,温度变化更容易诱发睡觉流鼻血。比如,夜间室内外温差较大时,睡眠中因温度变化导致鼻腔血管不稳定,从而流鼻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