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强度降低
解剖结构因素:某些部位如腹股沟管、股管等,本身存在先天性的解剖薄弱区,这是腹外疝发生的基础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男性的睾丸下降、女性的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等,会形成相对薄弱的区域,随着年龄增长等因素,这些区域的腹壁强度可能进一步降低。例如,婴儿出生后,腹股沟管区域的腹壁肌肉等组织发育尚不完善,相对薄弱,容易发生腹股沟疝。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部手术会破坏腹壁的完整性,若手术切口愈合不佳,形成瘢痕组织,瘢痕组织的强度通常低于正常腹壁组织,当腹内压力升高时,就可能导致疝的形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接受腹部手术后,都存在发生切口疝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自身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切口疝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长期慢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患者,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长期咳嗽会使腹内压力反复升高,不断冲击腹壁薄弱区域。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气道炎症导致咳嗽频繁,持续的腹内压增高会逐渐导致腹外疝的发生,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吸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往往更严重,咳嗽更剧烈,腹外疝发生风险可能更高。
慢性便秘:长期便秘的人群,如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减退、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情况,排便时需要过度用力,导致腹内压力升高。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慢性便秘,长期的腹内压增高会增加腹外疝的发生几率;儿童若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等,也可能出现便秘,进而增加腹外疝风险。
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症是引起男性老年人排尿困难的常见原因,由于尿液潴留,膀胱过度充盈,腹内压力升高。男性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排尿困难导致腹内压增高,增加了腹股沟疝等腹外疝的发生风险;而女性若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等情况,也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同样会使腹内压升高,增加腹外疝发生可能。
重体力劳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腹内压力反复波动升高。例如,从事搬运工作的成年人,在搬运重物时腹内压急剧升高,频繁的这种腹内压变化会对腹壁薄弱区域产生冲击,长期下来容易引发腹外疝。不同性别在重体力劳动中发生腹外疝的风险差异不大,但长期重体力劳动会使腹壁承受更大压力,增加疝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