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是什么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常见的腹外疝包括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等。

腹外疝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腹壁强度降低:这是腹外疝发生的主要原因,如腹壁肌肉、筋膜、腱膜等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导致腹壁强度减弱。

2.腹内压力增高: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等,均可使腹内压力增高,促使腹外疝的形成。

3.其他因素:如年龄、遗传、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增加腹外疝的发生风险。

腹外疝的主要症状包括:

1.可复性肿块: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腹部出现肿块,平卧或用手推送后,肿块可消失。

2.疼痛:肿块突然增大或出现嵌顿、绞窄时,可引起腹部疼痛。

3.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肿块较大时,可压迫胃肠道,引起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

腹外疝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如B超、CT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等。

对于腹外疝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应注意避免增加腹内压力的因素,如慢性咳嗽、便秘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