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冷敷与热敷:输液结束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通过收缩血管减少局部渗出,缓解疼痛与肿胀;24小时后改为热敷,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吸收渗出物。
2.局部按摩:输液部位无出血风险时,可轻柔按摩血管走行部位,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缓慢按摩,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借助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硬化状况。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更为娇嫩,冷敷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热敷温度不宜过高,按摩力度需轻柔,可选择更温和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
2.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按摩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冷敷或热敷需密切关注皮肤反应,防止烫伤或冻伤,同时需留意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糖尿病等影响血液循环的基础疾病,若有基础疾病需更谨慎处理。
三、预防为先
输液时应尽量选择弹性好、较粗的血管,避免同一血管反复穿刺,如需多次输液,可轮换血管,减少对同一血管的刺激,从源头上降低血管变硬疼痛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