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像学分类——BI-RADS分类
1.0类: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单一检查不能充分评价病变。
2.1类:阴性,无异常发现。
3.2类:良性病变,基本可以排除恶性,如单纯囊肿等,建议常规随访。
4.3类:可能良性病变,恶性概率<2%,需短期(通常3~6个月)随访观察,如考虑纤维腺瘤等。
5.4类:可疑恶性,需活检明确,又分为3个亚类:
-4a类:恶性概率2%~10%,建议活检。
-4b类:恶性概率10%~50%,倾向活检。
-4c类:恶性概率50%~94%,高度怀疑恶性,建议活检。
6.5类:高度可疑恶性,恶性概率≥95%,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7.6类:已由病理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病变,需采取相应治疗手段。
二、病理分类——良恶性区分
(一)良性结节
1.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与雌激素水平升高相关,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活动度好,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边界规整等,一般生长缓慢。
2.乳腺囊肿:多因乳腺导管阻塞等引起,可单发或多发,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透声好,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囊肿可随月经周期变化有大小改变。
3.乳腺增生结节: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多有周期性乳房胀痛,结节大小、质地随月经周期变化,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区,边界欠清等。
(二)恶性结节
1.乳腺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理类型多样,如浸润性导管癌等,常表现为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的结节,可伴有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通过病理活检可确诊。
三、不同人群乳腺结节分类特点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因体内激素波动,乳腺结节可能与月经周期相关,BI-RADS3类结节较常见,需关注月经周期对结节的影响,定期按照相应分类要求随访。
2.更年期女性: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恶性结节风险相对升高,对于BI-RADS4类及以上结节需更积极评估,尽早明确病理性质。
3.有乳腺癌家族史人群:此类人群乳腺结节中恶性概率可能高于普通人群,对于BI-RADS3类结节也建议适当缩短随访间隔,密切观察结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