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五项是哪五项

一、肝功能五项通常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

1.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当肝细胞受损时,ALT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该酶活性升高,是肝细胞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比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会明显升高。

2.谷草转氨酶(AST):在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线粒体中含量丰富。肝脏损伤严重或病变持续时,AST会升高,如肝硬化、肝癌等疾病,AST升高幅度可能超过ALT。

3.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反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肝内外胆管阻塞等都可能导致总胆红素升高,如黄疸型肝炎时,总胆红素会显著升高。

4.直接胆红素(DBil):是经过肝脏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当肝内外胆管有阻塞,胆汁排泄不畅时,直接胆红素会反流入血,使其水平升高。

5.白蛋白(ALB):由肝脏合成,能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慢性肝病、肝硬化等导致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时,白蛋白水平会降低,常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二、肝功能五项检查的意义

通过这五项指标,医生可初步判断肝脏有无损伤、损伤程度以及肝脏的代谢、合成功能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例如在病毒性肝炎早期,ALT、AST可能率先升高;而肝硬化时,除转氨酶变化外,白蛋白可能降低,胆红素也可能出现异常。

三、影响肝功能五项结果的因素

1.生理因素:剧烈运动、熬夜、饮酒等生活方式,可能使转氨酶出现一过性升高。例如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细胞,导致ALT、AST升高。此外,女性在生理期,胆红素可能会有轻微波动。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比如使用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时,部分患者会出现转氨酶升高。

3.疾病因素:除肝脏本身疾病外,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脏疾病导致肝脏淤血,也可能引起肝功能指标变化。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肝脏长期淤血,可出现ALT、AST升高。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一些药物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受到药物性肝损伤影响。在进行肝功能五项检查前,家长应详细告知医生孩子近期用药情况,避免因药物干扰结果。同时,若儿童肝功能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谨慎选择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肝脏有较大损害的药物。

2.孕妇:孕期肝脏负担加重,肝功能可能出现生理性变化,如白蛋白可能因血液稀释而轻度降低。若孕期检查肝功能五项异常,需结合孕周、症状等综合判断,不能仅依据一次检查结果诊断疾病。同时,孕妇用药需谨慎,许多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保肝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肝脏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肝细胞数量减少,代谢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肝功能五项结果可能会出现生理性改变,如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导致白蛋白水平略低于正常范围。若老年人肝功能指标异常,除考虑肝脏疾病外,还需排除其他慢性疾病对肝脏的影响,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身体耐受性,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