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五项是哪五项呢?

一、肝功能五项通常指的是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部分医院也会将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蛋白(TP)等项目纳入肝功能五项检测中。以下为您分别介绍各项指标及其意义:

1.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40U/L。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入血液,导致其数值升高,常见于各类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肝脓肿、胆囊炎、胆石症、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等疾病。但剧烈运动、过于劳累或检查前吃过油腻食物、饮酒、熬夜等也可能引起ALT的轻度升高。

2.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正常参考值通常为040U/L。AST升高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各种肝病、肺梗死、胸膜炎、肾炎及肌肉损伤等。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LT,若AST显著升高,且比值大于1时,提示可能存在肝实质的广泛损害,病情较重,如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等。

3.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是体内衰老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能反映肝细胞损伤、肝内外胆管阻塞、胆红素代谢异常和溶血等情况。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417.1μmol/L。升高常见于各种黄疸,如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阻塞性黄疸(如胆结石、胆管癌等)、溶血性黄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4.直接胆红素(DBil):是经过肝脏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正常参考值通常为06.8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肝内外胆管阻塞,如胆结石、胆管炎、胰头癌等,也可见于肝细胞损伤,如肝炎、肝硬化等。

5.间接胆红素(IBil):是未经过肝脏处理的胆红素,不能通过肾脏排出。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710.2μmol/L。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溶血性疾病,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产生过多的间接胆红素,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导致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升高;也可见于肝细胞受损,影响间接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

二、肝功能五项检查的意义:通过检测这五项指标,医生能够初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辅助诊断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监测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还可用于健康体检,筛查肝脏潜在问题,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肝功能五项检查及结果的影响:

1.年龄:儿童和青少年肝脏功能相对旺盛,一般较少出现因年龄导致的肝功能异常,但如果有先天性肝脏疾病或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肝功能五项结果。老年人肝脏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肝脏的解毒、代谢和再生能力下降,更易受到药物、病毒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胆红素可能会轻度升高。

2.性别:一般来说,男性相比女性可能更容易因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而女性在孕期,由于生理变化,肝脏负担加重,可能出现肝功能指标波动,如胆汁酸升高,转氨酶轻度升高,总胆红素也可能有所变化。

3.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引起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异常等;过度劳累、长期熬夜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可能使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肥胖人群易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导致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

4.病史:有慢性肝炎病史(如乙肝、丙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肝脏药物病史的人群,肝功能五项指标出现异常的风险较高,需定期监测。

四、治疗药物:如果肝功能异常是由肝脏疾病引起,常见治疗药物有甘草酸二铵、水飞蓟宾,对于存在肝内胆汁淤积的情况,可能会使用熊去氧胆酸。

五、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肝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药物代谢能力相对较弱,若因疾病需要用药,应严格遵医嘱,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同时,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感染病毒性肝炎,家长应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如乙肝疫苗等,预防肝脏疾病。

2.孕妇:孕期肝脏负担加重,需密切关注肝功能变化。若肝功能出现异常,用药需谨慎,因为许多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合理饮食,以减轻肝脏负担。同时,定期产检,监测肝功能五项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老年人:老年人肝脏功能衰退,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种类较多,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因此,老年人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保健品。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若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