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功能五项通常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或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中的一组组合。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各项指标:
1.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40U/L。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比如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可显著升高。
2.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40U/L。肝细胞受损时,AST也会升高,不过它在心肌细胞中含量也较高,所以单纯AST升高还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是否为肝脏问题。比如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中,AST可能升高。
3.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是体内衰老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衍生而来。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417.1μmol/L。其升高常提示黄疸,可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
4.直接胆红素(DBil):是经过肝脏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6.8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内外胆管阻塞,如胆结石、胆管癌等。
5.间接胆红素(IBil):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710.2μmol/L。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另一组组合为:
1.总蛋白(TP):是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正常参考值一般为6080g/L。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当肝脏功能受损时,总蛋白可能会发生变化。
2.白蛋白(ALB):主要由肝脏合成,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有重要作用。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555g/L。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等,可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水平降低。
3.球蛋白(GLB):包括多种免疫球蛋白,由机体免疫细胞产生。正常参考值一般为2030g/L。在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下,球蛋白可能升高。
4.白球比(A/G):即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52.5:1。肝脏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白球比可能倒置,提示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二、肝功能五项检查的意义:通过这五项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肝脏功能是否正常,了解有无肝细胞损伤、黄疸类型及肝脏合成功能等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各种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也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评估疾病预后。
三、影响肝功能五项检查结果的因素:
1.饮食因素:检查前一天进食油腻食物、饮酒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导致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所以检查前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饮酒。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解热镇痛药等可能损伤肝细胞,引起肝功能指标异常。若正在服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需告知医生,必要时停药后复查。
3.剧烈运动:检查前剧烈运动,可能使转氨酶暂时升高。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
4.生理因素:女性在生理期可能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新生儿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胆红素水平可能生理性升高。
四、不同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肝脏相对成人更脆弱,某些药物可能对其肝脏产生较大影响。如需用药,应严格遵医嘱选择对肝脏影响小的药物。且儿童配合度低,检查时可能不配合,家长需做好安抚工作,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2.孕妇:孕期肝脏负担加重,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定期产检中肝功能五项是重要检查项目,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若肝功能异常,用药需谨慎,避免影响胎儿发育。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若需药物治疗肝脏相关疾病,应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且定期复查肝功能,根据结果调整用药。
4.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肝脏负担,导致肝功能异常。应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减轻肝脏负担。
5.病史:有慢性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病史的人群,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五项,密切关注肝脏功能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治疗药物(仅列举名称):
1.多烯磷脂酰胆碱:常用于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2.复方甘草酸苷: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