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结构因素
女性生殖系统的特殊生理结构使得其容易受到炎症侵袭。女性的阴道与尿道、肛门相邻,局部环境潮湿,细菌等病原体容易滋生。而且,阴道本身有一定的菌群平衡,正常情况下乳酸杆菌占优势,维持着阴道的酸性环境(pH值通常在3.8-4.4之间),这种酸性环境可以抑制其他病原体的生长。但如果这种菌群平衡被打破,就容易引发炎症。例如,频繁阴道灌洗等行为可能破坏阴道的酸性环境和正常菌群,增加炎症发生风险。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生理结构有差异,青春期少女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阴道酸度增加,但若不注意卫生等也可能引发炎症;育龄期女性性生活、妊娠等情况增多,也是炎症的高发阶段;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等。
二、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例如,不注意外阴清洁,大便后擦拭方向不对,可能将肛门处的大肠杆菌带到阴道引发感染。性生活不洁也是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男性生殖器携带的细菌可在性生活中传染给女性,导致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2.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当女性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等情况,白色念珠菌容易大量繁殖引发霉菌性阴道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阴道内糖原含量增加,酸性增强,适合白色念珠菌生长,所以这类患者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3.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性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感染后可能引起宫颈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在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中较为常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生育,如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等,引起不孕或宫外孕等不良后果。
4.病毒感染:例如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等。HPV感染与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生殖器疱疹,出现外阴疱疹、溃疡等症状,属于性传播疾病范畴。
三、不良生活方式因素
1.卫生习惯不佳:不勤换内裤、不注意外阴清洁等。内裤长时间不更换,会积聚汗液、分泌物等,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环境。例如,有些女性喜欢穿紧身化纤内裤,透气性差,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增加炎症发生几率。
2.性生活不卫生:性生活前后不清洁外生殖器,男性包皮垢等容易带入阴道引发炎症。多个性伴侣也会增加感染各种病原体的风险,因为不同性伴侣可能携带不同的病原体,从而导致妇科炎症的发生。
3.过度清洁:如前面提到的频繁阴道灌洗,会破坏阴道正常的酸碱平衡和菌群环境,反而更容易引发炎症。正常情况下阴道有自净作用,过度干预会打破这种平衡。
四、其他因素
1.免疫力低下:长期熬夜、营养不良、患有慢性疾病(如艾滋病等)等情况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从而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引发妇科炎症。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被破坏,更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妇科炎症相关的感染。
2.经期卫生不当:月经期间,女性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此时如果使用不合格的卫生巾、卫生棉条,或者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经血为细菌等病原体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炎症。青春期女性在经期如果不注意保暖,着凉后可能导致盆腔充血,也增加炎症发生的可能性。
3.医源性因素:例如宫腔操作手术,如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手术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或者术后不注意卫生,都可能导致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宫腔引发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这类手术对女性生殖系统有一定创伤,术后身体抵抗力暂时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