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结构因素
女性生殖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阴道与尿道、肛门邻近,局部潮湿,容易受到污染。女性的阴道黏膜pH值通常在3.8-4.4之间,这种酸性环境有助于抑制细菌生长,但如果局部环境改变,就容易引发炎症。比如,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
二、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等。女性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勤换内裤、不注意外阴清洁等,大肠杆菌等就可能侵入阴道引发感染。例如,长期使用卫生护垫的女性,会使会阴局部通风不良,增加细菌滋生的机会,从而增加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风险。
2.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致病真菌。当女性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患有糖尿病时,血糖升高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另外,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正常菌群,使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也会导致感染。
3.滴虫感染:
-阴道毛滴虫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便器等间接传播。女性感染阴道毛滴虫后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有异味等症状,引发滴虫性阴道炎。
三、不良生活方式
1.过度清洁:
-有些女性频繁使用阴道洗液冲洗阴道,这样会破坏阴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导致阴道自净能力下降。正常情况下,阴道内的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可以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过度清洁会打破这种平衡,增加炎症发生的几率。
2.不洁性生活:
-性生活不卫生是引起妇科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男性不注意生殖器官的清洁,在性生活时将细菌、真菌或滴虫等病原体带入女性阴道,从而引发炎症。另外,多个性伴侣也会增加感染妇科炎症的风险,因为不同性伴侣可能携带不同的病原体。
3.长期穿着紧身化纤内裤:
-紧身化纤内裤透气性差,会使会阴部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为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容易引发妇科炎症。
四、其他因素
1.妊娠因素:
-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阴道糖原含量增加,酸度增高,有利于念珠菌生长。而且孕期宫颈黏液栓形成,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下降,所以孕妇更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2.免疫力低下:
-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如艾滋病等)的女性,或者长期处于压力大、劳累状态下的女性,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熬夜的女性,身体免疫力降低,患妇科炎症的可能性比作息规律的女性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