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原体感染

(一)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

-如大肠杆菌,可通过阴道逆行感染至宫腔、盆腔等部位。女性阴道与肛门邻近,若不注意卫生,大便中的大肠杆菌容易污染阴道,从而引发妇科炎症。例如,不勤换卫生巾、便后擦拭从后向前等不良卫生习惯都可能增加大肠杆菌感染的风险。

-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引起妇科炎症,多与手术操作、身体其他部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灶通过血行传播有关。对于有手术史的女性,若术后护理不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经血液到达盆腔等妇科相关部位导致感染。

(二)真菌感染

1.白色念珠菌感染:

-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存在一定量的白色念珠菌,但其处于平衡状态。当阴道内环境改变时,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等情况,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妊娠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局部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霉菌性阴道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增加,适合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从而增加感染几率。

(三)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1.传播与感染机制: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期的女性中较为常见,若性伴侣感染支原体或衣原体,通过性接触很容易传染给女性。此外,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公共场所的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但相对较少见。

二、阴道微生态失衡

(一)乳酸杆菌减少

1.影响因素及后果:

-长期使用抗生素、频繁阴道灌洗等都可能导致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乳酸杆菌是阴道内的有益菌,它可以分解糖原产生乳酸,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pH值多在3.8-4.4之间),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当乳酸杆菌减少时,阴道酸性环境被破坏,其他病原体就容易滋生,从而引发妇科炎症。例如,一些女性为了“清洁”过度阴道灌洗,破坏了阴道正常的微生态,使乳酸杆菌数量下降,增加了患阴道炎等妇科炎症的风险。

(二)菌群失调

1.多种菌群比例改变:

-除了乳酸杆菌外,阴道内还有其他多种菌群,正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当这种比例被打破时,就会出现菌群失调。比如,当厌氧菌等其他菌群过度繁殖时,可能引发细菌性阴道病等妇科炎症。而这种菌群失调可能与女性的生活方式有关,如长期熬夜、压力过大等会影响机体免疫力,进而影响阴道菌群平衡。

三、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一)解剖结构因素

1.女性生殖系统的特点:

-女性阴道与外界相通,尿道短而直,距离肛门较近,这使得病原体容易侵入。例如,尿道口与阴道口距离较近,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容易从尿道侵入阴道引发炎症。而且,宫颈口是宫腔与阴道的连接口,在月经期、性生活等情况下,宫颈口开放,病原体更容易进入宫腔、盆腔等部位。

(二)激素水平影响

1.不同时期激素变化的影响:

-青春期前女性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乳酸杆菌少,局部抵抗力差,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妇科炎症。育龄期女性激素水平相对稳定,但在月经周期中也会有变化,如月经前后阴道pH值会有所改变,可能影响局部防御功能。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减少,局部抵抗力进一步降低,更容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例如,绝经后女性由于阴道黏膜萎缩、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滋生导致炎症发生。

四、其他因素

(一)不良生活方式

1.卫生习惯不良:

-不注意外阴清洁,如不每天清洗外阴、不勤换内裤等,会使外阴局部细菌滋生,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风险。例如,内裤长时间不更换,会积聚分泌物和细菌,容易引发外阴炎、阴道炎等。

2.性生活不卫生:

-性生活前后不清洗外生殖器,容易将病原体带入阴道引发感染。多个性伴侣也会增加感染多种病原体的几率,从而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风险。比如,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增大,进而可能引发盆腔炎等妇科炎症。

(二)机体免疫力下降

1.疾病与生活状态影响:

-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女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妇科炎症。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女性,身体免疫力也会降低,使得阴道局部防御功能减弱,增加了患妇科炎症的可能性。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高,阴道内环境适合念珠菌生长,同时机体抵抗力差,更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长期熬夜的女性,身体各器官功能受到影响,包括阴道局部的免疫功能,使得病原体容易感染引发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