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一、立即停用青霉素并就地抢救

1.使患者平卧:将患者放置在平坦、坚硬的地面或床面上,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输液,避免因活动导致病情加重。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放置的平面安全且能更好地进行急救操作,如在抢救床或地板上进行。

2.呼叫急救人员:迅速呼叫周围人员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寻求其他医疗人员的援助,以便尽快获取更专业的急救支持。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尽快启动急救响应系统。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清除口腔异物:立即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异物,防止堵塞气道。如果患者有假牙,应及时取出假牙。对于儿童患者,更要仔细检查口腔,避免因异物堵塞导致窒息加重,由于儿童口腔空间较小,更容易发生气道堵塞情况。

2.吸氧: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一般为6-8L/min,以改善患者缺氧状况。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及时吸氧能有效纠正缺氧。对于婴幼儿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吸氧有效且不会对患儿造成伤害。

三、肾上腺素注射

1.皮下或肌内注射: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一般为1mg,儿童剂量根据体重适当减少,一般为0.01mg/kg。肾上腺素能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如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对于有心脏病史或老年患者,使用肾上腺素时要谨慎评估,因为肾上腺素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较强的刺激。

四、建立静脉通道

1.快速补液: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引起的循环血量不足。成人迅速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路,快速输注液体,儿童则根据体重和病情调整补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补液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

五、药物应用

1.糖皮质激素: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剂量一般为5-10mg静脉注射,能减轻过敏反应的炎症和水肿等。糖皮质激素起效相对较慢,但能起到长期的抗炎等作用,对于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后续炎症反应有重要意义。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影响血糖,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2.抗组胺药物:可使用异丙嗪等抗组胺药物,异丙嗪成人剂量一般为25-50mg肌内注射,能对抗组胺的作用,减轻过敏症状。抗组胺药物对于缓解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相关症状有一定作用,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年龄和体重准确计算用药剂量。

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监测指标:持续监测患者的意识、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每5-10分钟监测一次,直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病情稳定。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变化较快,要更加频繁地监测,如每3-5分钟监测一次心率、呼吸等指标。

2.记录病情变化: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急救措施及用药情况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包括患者的过敏反应症状变化、生命体征的具体数值等。

七、后续观察与转运

1.观察病情:在现场急救措施实施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如过敏症状是否缓解、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等。对于病情缓解但仍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要做好转运前的准备。

2.安全转运: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继续进行治疗,转运过程中要继续给予吸氧、保持静脉通道通畅等急救措施,确保患者在转运途中的安全。转运过程中要与医院急诊科保持联系,告知患者的病情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以便医院做好接收和进一步治疗的准备。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转运过程中要使用急救车辆,并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