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龈萎缩导致牙缝变大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会逐渐发生生理性萎缩,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的退行性变化,牙龈乳头和牙龈缘会逐渐退缩,使得牙缝慢慢变大。例如,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加到65岁以上,约有一定比例的人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进而导致牙缝增大。
(二)口腔卫生不良
长期不注意口腔清洁,牙菌斑、牙结石会不断堆积。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会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炎,如果牙龈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牙周炎会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槽骨等,导致牙龈萎缩,牙缝变大。儿童如果口腔卫生差,也可能因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症,长期下来影响牙龈健康,成年后可能出现牙缝变大情况;成年人如果长期不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菌斑牙结石堆积的风险更高,更易出现牙龈萎缩和牙缝变大。
二、牙周炎引发牙缝变大
(一)生活方式影响
吸烟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抵抗力,使牙周组织更容易受到细菌侵害,加速牙周炎的发展,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从而使牙缝逐渐变大。有吸烟习惯的人群,相比不吸烟人群,患牙周炎的几率更高,出现牙缝变大的情况也更为常见。此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如高糖、高脂饮食,会为口腔内细菌提供丰富营养,促进菌斑形成,也会增加牙周炎发生风险,进而导致牙缝变大。
(二)病史相关
有牙周炎病史的人群,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很容易出现牙缝变大。例如,曾经有过牙周炎发作,经过治疗后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好或者自身牙周组织恢复能力较差,炎症可能会再次活跃,导致牙周支持组织进一步破坏,牙缝持续增大。
三、牙齿移位造成牙缝变大
(一)牙齿缺失未及时修复
当牙齿缺失后,如果长时间不进行修复,相邻的牙齿会向缺失牙的间隙倾斜移位,对侧的牙齿也可能伸长,从而导致牙缝出现。无论是儿童换牙期牙齿缺失未及时处理,还是成年人牙齿缺失,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儿童换牙期如果乳牙过早缺失,继承恒牙可能会错位萌出,导致牙齿排列不齐,牙缝变大;成年人牙齿缺失后,若不及时镶牙,邻牙移位引发牙缝变大的情况较为常见。
(二)不良咀嚼习惯
长期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会导致咀嚼侧的牙齿承受过多咬合力,出现过度磨耗等情况,而另一侧牙齿由于咀嚼力不足,可能会发生移位,进而造成牙缝变大。例如,有些人群习惯长期用单侧牙齿咀嚼,久而久之就会发现两侧牙齿之间出现牙缝。
四、外伤导致牙缝变大
(一)外力撞击
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如交通事故、运动外伤等,可能会导致牙齿移位、松动,甚至出现牙槽骨损伤,从而引起牙缝变大。儿童在活泼好动阶段,更容易发生牙齿外伤情况,比如摔倒时撞到牙齿,可能会导致牙齿位置改变,出现牙缝;成年人如果遭遇意外撞击,也可能出现牙齿外伤相关的牙缝变大情况。
总之,牙缝变大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了解这些原因后,应注意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对于有相关病史、不良生活方式等情况的人群更要格外关注口腔健康,及时处理口腔问题,以预防和减缓牙缝变大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