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或不伴细菌感染的乳腺组织炎症
哺乳期乳腺炎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非哺乳期乳腺炎有乳房肿块、疼痛等
乳汁淤积和致病菌侵入;非哺乳期乳腺炎可能与体内免疫因素相关
已成脓肿,采取手术治疗引流排脓;未成脓肿,可进行药物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哺乳期乳腺炎起病时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等,体温可达40℃。
局部症状可根据病期和病灶部位的深浅而有不同。
病灶深,局部表现多以疼痛和压痛为主。
病灶浅,则可以出现典型的化脓性炎症的表现,如红肿、胀痛、皮温增高等。
哺乳期乳腺炎不同发展时期,症状也有不同。
初期主要表现为患侧乳房体积增大,有局限性肿块,压痛,如能及时有效治疗,肿块可逐渐消退。
如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皮肤水肿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局部肿块僵硬,压痛明显,可出现搏动性疼痛。
如果继续发展,硬块会在短期内逐渐变软,说明已有脓肿形成。脓肿可自行溃破,或经乳头排出。患侧腋窝淋巴结常有肿大,压痛。
通常病程较长,特点是无菌性脓肿的形成与复发。
早期可有一侧或双侧乳头浆液性排液,以淡黄色浆液性液体多见,部分患者出现血性及脓性溢液。
有时在乳头或乳晕下形成边界不清的小结节。
病变发展时局部可出现红、肿、痛等症状,并在乳晕周围或乳腺实质出现肿块。
亦可出现皮肤粘连、乳头回缩、局部水肿以及腋淋巴结肿大。
有时肿块逐步软化成脓肿,穿破后形成久不愈合的瘘管。
主要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后期随肿块增大可伴有疼痛。
常有皮肤粘连,肿块软化后形成冷脓肿,可向皮肤溃破形成窦道,排出稀薄脓液。
有时表现为乳房坚硬肿块,乳房外形改变,伴有乳头内陷。
可有腋窝、颈部淋巴结肿大。
多见形状不规则乳房肿块,伴或不伴有疼痛。
可能与皮肤粘连,可出现乳房脓肿、破溃形成窦道。
乳腺炎如未及时有效治疗,可引发以下并发症。
由于细菌感染,在乳房局部会出现乳房红、肿、热、痛,进而可能会形成乳房局部脓肿。
脓肿形成期,脓肿可向内或向外破溃,形成皮肤破口和乳腺瘘管。
如处理不当可形成长期不愈的脓瘘或乳瘘。
临床可见从瘘管排出乳汁及脓液。
病人持续高热、面色潮红、谵妄。
可出现转移性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