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尿剂
1.作用机制: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2.常用药物:氢氯噻嗪等。氢氯噻嗪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水肿的高血压患者,但需注意可能引起血钾降低、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需谨慎使用,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等。
二、β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制: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
2.常用药物:美托洛尔等。美托洛尔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但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因为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对于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也禁用,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监测心率等情况。
三、钙通道阻滞剂(CCB)
1.作用机制: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降低,从而降低血压。
2.常用药物:氨氯地平等。氨氯地平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能有头痛、下肢水肿等,但一般较轻微,老年人使用相对安全,但需注意监测血压等。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作用机制: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同时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发挥降压作用。
2.常用药物:卡托普利等。卡托普利可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等的高血压患者,但可能引起干咳、血钾升高、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患者禁用,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监测血钾、肾功能等。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作用机制: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发挥降压作用。
2.常用药物:氯沙坦等。氯沙坦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对于不能耐受ACEI干咳不良反应的患者可选用,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能有头晕、血钾升高等,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患者禁用,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血钾、肾功能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