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乳腺炎通常是由于急性期未得到恰当治疗或处理不当而引起的,患者常出现非哺乳期乳头溢液、乳头瘘管以及乳晕肿块等症状,其病种较为繁杂,要是治疗不当,容易反复发作且难以痊愈,严重时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当下对于具体治疗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论,但大致可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这两大类。
一、非手术治疗:
1.病灶热敷:常使用热毛巾等物品对患处进行热敷,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肿块的吸收有一定帮助。此方法适用于肿块为单发、体积较小且伴随症状较为轻微的患者。
2.抗菌治疗:慢性乳腺炎常常由细菌感染所引发,可运用抗菌药物进行医治,例如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治疗3至7天后观察效果。如果效果不佳则需进行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以明确是否存在其他病变,避免出现误诊和误治情况。
3.激素治疗:基于对慢性乳腺炎发病的自身免疫病因假说,激素治疗目前仍是被广泛应用的方式之一。常用的有地塞米松、泼尼松龙等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者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对于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除了手术治疗外,也可以加用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来进行治疗。
4.激素合并催乳素抑制剂:高泌乳素血症作为慢性乳腺炎可能的发病原因之一,目前也有较多将泌乳素抑制剂作为治疗手段的情况,比如溴隐亭。
二、手术治疗:
对于病程较长、病变范围较大,经过药物治疗后没有效果的患者,在符合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就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的范围需要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选择,主要包括脓肿切开引流、肿物切除、扩大局部切除、区段切除、全乳切除、乳房切除后重建等。
总结概况提示:文章详细阐述了慢性乳腺炎的症状表现、治疗分类及具体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式,重点说明了非手术治疗中的各种手段及其适用情况,以及手术治疗的适用条件和切除范围选择等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