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疾病,与该时期女性机体改变相关,主要包括以下5类: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其会严重影响母婴健康,需尽快采取控制措施。
一、妊娠期高血压:通常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在非同日进行三次检测,血压均≥140/90mmHg,是在妊娠期首次出现,且产后12周可恢复正常,尿蛋白呈阴性,可能伴有上腹部不适、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一般要产后才能确诊。
1.主要特点就是在特定时期发生,血压达到一定标准,且尿蛋白阴性。
2.伴随症状可能有上腹部不适和血小板减少。
3.确诊时间是产后。
二、子痫前期:同样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还可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时血压≥140/90mmHg,尿蛋白≥0.3g/24h,并存在头痛症状;重度时血压多≥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有持续性头痛、视觉障碍、上腹不适等表现。
1.有明确的发生时间。
2.轻度和重度在血压、尿蛋白量以及具体症状上有所不同。
三、子痫:是指子痫前期孕妇出现无法解释的抽搐,抽搐时会有神志丧失、眼球固定、全身肌肉僵硬、双手紧握、双臂屈曲等症状。
1.前提是子痫前期孕妇。
2.具体的抽搐症状较为典型。
四、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妊娠前20周无蛋白尿,妊娠20周后检测蛋白尿≥300mg/24h,或高血压孕妇20周前突然发现尿蛋白增加,且血压进一步升高,同时血小板<100×10^9/L。
1.与慢性高血压孕妇相关。
2.涉及到不同阶段蛋白尿和其他指标的变化情况。
五、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检测血压≥140/90mmHg,孕前或妊娠后首次诊断为高血压并一直持续到产后12周。
1.明确了血压标准。
2.强调了诊断时间和持续时间。
总之,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多样且复杂,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需要及时准确地诊断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