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检测阴性。
2.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出现蛋白尿≥0.3g/24h或随机蛋白尿≥(++)。子痫前期可分为轻度和重度。
轻度子痫前期:血压进一步升高,但不超过160/110mmHg,蛋白尿(+)至(+++),或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
重度子痫前期:血压≥160/110mmHg,蛋白尿≥(+++);血清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10⁹/L;微血管病性溶血;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3.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发作,或伴有昏迷。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发现血压升高,但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至产后12周以后。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前血压≥140/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至产后12周以后。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分类,需要结合孕妇的临床表现、血压水平、蛋白尿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在孕期,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高血压等异常情况,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