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胃溃疡急性穿孔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因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肌层、浆膜层,最终穿透胃或十二指肠壁而发生穿孔。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生活方式、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高等因素相关。Hp感染是引发胃溃疡的重要原因,Hp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溃疡形成,进而增加穿孔风险。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保护功能。吸烟可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饮酒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增加溃疡发生及穿孔的可能性;饮食不规律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不利于胃黏膜的维护。
3.病史因素:有长期胃溃疡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溃疡不断发展,更易出现急性穿孔。
三、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多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常起始于上腹部,迅速蔓延至全腹,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等感染表现。
2.体征:患者呈强迫体位,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呈“板状腹”,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腹部立位X线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是诊断胃溃疡急性穿孔的重要依据。腹部B超可发现腹腔内游离液体等情况。
2.胃镜检查:若患者情况允许,胃镜检查可明确胃溃疡的存在及穿孔情况,但对于急性穿孔患者,需谨慎操作,避免加重腹腔污染。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穿孔小、腹膜炎局限的患者。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支持治疗。
2.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穿孔缝合术和胃大部切除术等。单纯穿孔缝合术适用于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溃疡病史长、有恶变可能等情况的患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胃溃疡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急性穿孔,病情变化迅速。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由于儿童对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术后护理要注重营养支持和感染防控,保证胃肠减压通畅,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术中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活动要谨慎,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胃溃疡急性穿孔较为罕见,处理较为复杂。需充分权衡手术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既要积极治疗穿孔以挽救孕妇生命,又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术中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刺激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