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

胃溃疡导致胃穿孔的概述

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当胃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胃壁全层时,就会引发胃穿孔。胃穿孔后,胃内的容物会进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等严重后果。

一、病因与风险因素

年龄与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中老年人群相对多见,男性发生胃穿孔的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会增加胃溃疡发生穿孔的风险。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盐,削弱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功能;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还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破坏胃黏膜屏障。

病史:有长期胃溃疡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胃黏膜持续受到溃疡的侵蚀,更容易发生胃穿孔。此外,有Hp感染史的患者,如果未进行彻底治疗,Hp持续破坏胃黏膜,也会增加胃穿孔的发生几率。

二、临床表现

症状:患者多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起始于上腹部或穿孔部位,可迅速蔓延至全腹。疼痛性质较为剧烈,呈刀割样或烧灼样。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等感染表现,如果穿孔后未及时处理,感染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等严重情况。

体征:患者腹部体征明显,腹壁强直,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等。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这是胃穿孔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之一。腹部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穿孔的部位、腹腔内渗出情况等。

腹腔穿刺:通过腹腔穿刺抽出含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的液体,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胃穿孔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包括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等。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穿孔时间较短的患者,可考虑穿孔修补术;如果患者胃溃疡有恶变倾向或溃疡反复发作等情况,可考虑胃大部切除术。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穿孔较小、就诊时间较晚且无明显腹膜炎体征的患者。主要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等。但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病情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五、预防措施

规范治疗胃溃疡: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胃镜等,监测胃溃疡的愈合情况,防止溃疡进一步发展导致穿孔。

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对于有Hp感染的患者,应进行规范的Hp根除治疗。

定期体检:中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胃镜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对疼痛等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病情变化往往较为隐匿,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术后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儿童患者:儿童胃穿孔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可能较为迅速。儿童胃穿孔多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因素有关,在诊断时要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相关检查明确病因。治疗上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术后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和护理,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