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结构因素
(一)口腔咽喉部问题
1.牙齿缺失或咀嚼功能减退:老年人牙齿缺失较多时,咀嚼不充分,食物不能被充分磨碎成合适大小的食团,在吞咽时就容易噎到。例如,一项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研究发现,牙齿缺失数量较多的老人发生进食噎呛的概率明显高于牙齿完整或缺失较少的老人。此外,一些患有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口腔肿瘤等的患者,会因疼痛不敢充分咀嚼,也增加了噎到风险。
2.咽喉部肌肉功能下降:随着年龄增长,咽喉部的肌肉会逐渐松弛,吞咽反射功能减退。比如老年人咽喉部的吞咽肌群协调性变差,在吞咽时不能及时将食物推送入食管。另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会影响咽喉部肌肉的正常运动,导致吞咽困难,容易发生噎呛。据统计,帕金森病患者中约有30%-60%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进而引发进食噎到情况。
二、疾病因素
(一)神经系统疾病
1.脑卒中:脑卒中(脑中风)患者由于脑部神经受损,可能会影响吞咽中枢或支配咽喉部肌肉的神经,导致吞咽功能障碍。例如,脑梗死累及脑干吞咽中枢时,会使吞咽反射弧受到破坏,患者在进食时不能正常启动吞咽动作,从而容易噎到。研究表明,约40%-6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其中一部分患者会反复发生进食噎呛。
2.痴呆:痴呆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吞咽反射也会变得不灵敏。他们可能无法准确感知食物的位置和吞咽的时机,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噎到。有研究显示,痴呆患者发生进食噎呛的比例高于正常老年人。
(二)消化系统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癌患者由于食管狭窄,食物通过困难,在进食较硬或较大块食物时容易噎住。例如,食管中段癌患者食管管腔明显变窄,吞咽固体食物时会有明显的哽噎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导致食管痉挛,也可能出现进食噎到的情况,同时还常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
2.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导致食物难以从食管进入胃内。患者进食时会感觉食物在食管内停留,需要用力吞咽才能将食物推送下去,否则就容易噎到,且往往伴有胸骨后吞咽困难和异物感。
三、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吞咽相关的不良反应导致噎到。例如,一些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物等可能会导致口干,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食物在吞咽时缺乏足够的润滑,从而增加噎到风险。还有些药物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吞咽肌肉无力,如某些镇静催眠药过量使用时,会抑制咽喉部肌肉的正常功能,引发进食噎呛。
四、生活方式因素
(一)进食速度过快
有些人吃饭时狼吞虎咽,没有充分咀嚼就将食物咽下,这样较大块的食物容易卡在咽喉部或食管中导致噎到。尤其是在进食比较黏稠、滑腻的食物时,如汤圆、粽子等,过快进食更易发生噎呛。
(二)饮酒影响
过量饮酒会麻痹咽喉部的神经和肌肉,使吞咽反射迟钝,增加进食噎到的可能性。例如,醉酒状态下的人吞咽功能明显下降,进食时很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管。
五、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咀嚼和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若在进食时同时玩耍,容易将食物与小物件一起误咽,导致噎到。另外,儿童进食较硬的坚果、果冻等食物时,若家长没有充分碾碎,也容易引发噎呛。比如,有幼儿因吞食完整的花生米而发生窒息噎到的情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上述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更为明显,同时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发生进食噎到的风险更高。而且老年人噎到后急救相对困难,一旦发生严重后果更严重。所以对于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进食的环境和食物的选择,进食时最好有人在旁照看,食物应选择软嫩、易咀嚼吞咽的。
总之,吃东西容易噎到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降低噎到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