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溃疡性穿孔的诊断
1.临床表现
-症状:患者多有胃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可迅速波及全腹,还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及穿孔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非典型表现;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需仔细鉴别。
-体征:查体可见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呈“板状腹”,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
2.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腹部立位X线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是诊断胃溃疡性穿孔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进行X线检查,可选择辐射剂量较低的检查方法;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腹部CT检查也有助于明确穿孔情况及周围组织病变等。
二、胃溃疡性穿孔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症状较轻,穿孔小,空腹穿孔,腹膜炎体征局限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但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补液量和速度的控制,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精确计算;老年患者则需考虑其心、肾功能等情况调整补液方案。
2.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单纯穿孔缝合术:适用于穿孔时间较长,腹腔污染严重,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
-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穿孔时间短,腹腔污染轻的胃溃疡患者。该手术可以彻底解决溃疡病灶,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于儿童患者,胃大部切除术需谨慎评估,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老年患者则要综合评估其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三、胃溃疡性穿孔的术后护理及康复
1.术后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如腹痛是否缓解、腹膜刺激征是否减轻等。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精神状态、哭闹情况等;老年患者需注意有无意识改变等情况。
-胃肠减压护理: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若引流液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儿童患者要注意固定好胃肠减压管,防止其脱出等情况发生。
-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预防切口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因哭闹等导致切口污染;老年患者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更要加强切口护理。
2.饮食护理
-禁食时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一般先从少量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儿童患者的饮食过渡要更加循序渐进,根据其消化功能恢复情况调整;老年患者则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和易消化。
-饮食内容: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3.康复指导
-休息与活动: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术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轻微活动,如翻身等,病情稳定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儿童患者要在家长看护下进行适当活动;老年患者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溃疡病的后续治疗:患者出院后需继续按医嘱进行抗溃疡治疗,如应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要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儿童患者需在家长监督下正确用药;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情况。同时,要定期复查,监测溃疡愈合情况等。
四、胃溃疡性穿孔的预防
1.积极治疗胃溃疡: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要积极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胃镜等相关检查,以控制溃疡病情,降低穿孔的发生风险。儿童患者若有胃溃疡相关问题,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适的治疗和监测;老年患者更要重视胃溃疡的治疗,因为老年患者溃疡复发及穿孔等风险相对较高。
2.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儿童患者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结构。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增加胃溃疡穿孔的风险,所以患者应戒烟限酒。对于儿童及青少年,要避免接触吸烟环境等;老年患者也要尽量减少烟酒的接触。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可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儿童患者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其精神压力;老年患者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