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溃疡伴穿孔的诊断
1.症状表现
-腹痛:多为突发的剧烈腹痛,起始于上腹部,可迅速蔓延至全腹,疼痛性质较为尖锐,患者往往难以忍受,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穿孔大小等因素有所不同。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而仅表现为哭闹不安等非典型症状;女性患者在孕期发生胃溃疡伴穿孔时,腹痛表现可能因孕期生理变化而与非孕期有所不同。
-其他伴随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等表现。
2.体格检查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明显,这是胃溃疡伴穿孔的重要体征。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需注意不同人群的体查特点,如儿童腹壁较薄,腹膜刺激征可能相对更易被察觉;老年患者由于反应相对迟钝,腹膜刺激征可能不典型。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这是胃溃疡伴穿孔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腹部CT等检查也有助于明确穿孔的部位、腹腔内积液等情况,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等有重要价值。
二、胃溃疡伴穿孔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症状较轻、穿孔小、就诊时间晚且腹膜炎已局限的患者。主要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考虑不同人群的药物代谢特点等因素,例如儿童需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等。
2.手术治疗
-穿孔修补术: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修补穿孔部位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操作需注意精细程度,儿童由于腹腔空间小、器官娇嫩,手术操作更需轻柔准确;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前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
-胃大部切除术:如果患者病情适合且有相应指征时可考虑该术式,既能解决穿孔问题又可处理原有胃溃疡。但手术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例如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能更好保留胃功能的术式等。
三、胃溃疡伴穿孔的术后护理与康复
1.术后一般护理
-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变化;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情况,如腹痛是否缓解、腹膜刺激征是否减轻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腹部表现等;老年患者则需关注其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表现。
-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定期更换切口敷料,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不同人群的切口护理需根据其皮肤特点等进行调整,儿童皮肤娇嫩,更换敷料时动作要轻柔;老年患者皮肤松弛,更要注意切口的固定等。
2.饮食康复
-术后需逐渐恢复饮食,一般先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等,然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饮食恢复过程中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饮食过渡的速度和具体饮食内容需适当调整,儿童在饮食过渡时要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老年患者可能因消化功能减退等原因,饮食调整更需谨慎缓慢。
3.康复锻炼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床上翻身、坐起等,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身体康复。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例如儿童患者活动需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下进行,避免发生意外;老年患者活动要循序渐进,防止因活动不当而引起不适。
四、胃溃疡伴穿孔的预防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酸、过甜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不同人群的饮食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要避免食用零食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结构,如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等。
-作息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作息调整需符合其生理需求,儿童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证生长发育;老年患者作息不规律可能影响身体恢复和健康等。
2.疾病监测与治疗
-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要积极治疗胃溃疡,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胃镜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处理。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胃溃疡患者治疗和复查的频率等需个体化制定,例如儿童胃溃疡患者可能因病情相对较轻但需关注生长发育影响等因素,治疗和复查方案与成人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