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结构因素
(一)口腔、咽喉部肌肉功能减退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口腔、咽喉部肌肉会出现自然的退行性变化,肌肉力量减弱、协调性变差。例如,吞咽相关的肌群,如舌肌、咽喉缩肌等的收缩力下降,使得食物在吞咽过程中不能顺利从口腔推送至食管。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一定比例存在吞咽相关肌肉功能减退的情况,这会导致吃东西时容易噎着。对于儿童而言,如果存在先天性的咽喉部肌肉发育异常,也会出现类似问题,比如先天性咽喉肌肉张力异常等情况,影响正常的吞咽功能。
(二)食管问题
1.食管狭窄:
-良性狭窄可能由食管炎反复发作后瘢痕形成引起,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食管黏膜反复损伤修复,进而形成瘢痕组织,使食管腔变窄。例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长期的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就可能逐渐导致食管狭窄。
-恶性狭窄则多见于食管癌等肿瘤性疾病,肿瘤组织占据食管管腔,造成食管腔的狭窄,食物通过受阻,容易引发噎食。
2.食管动力障碍:
-如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体部缺乏蠕动,导致食物难以从食管进入胃内。患者吞咽固体或液体食物时均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容易噎着。有相关研究统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食时噎食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疾病因素
(一)神经系统疾病
1.脑卒中:
-脑卒中发生后,可能损伤大脑中控制吞咽功能的神经中枢或相关神经通路。例如,脑干梗死等病变可能影响吞咽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吞咽反射异常,出现吞咽困难,从而容易噎着。据临床观察,脑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一部分患者会表现为吃东西容易噎着。
2.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影响吞咽相关的肌肉控制。患者会出现吞咽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问题,使得食物在口腔内的咀嚼和向食管的推送过程受到影响,进而容易发生噎食现象。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噎食的风险会逐渐增加。
(二)精神心理疾病
-如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吞咽时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或者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状态下可能存在吞咽协调障碍,从而导致吃东西容易噎着。例如,部分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对进食的关注度降低,吞咽反射可能变得不敏感,增加了噎食的风险。
三、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吞咽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导致口干、吞咽肌肉无力等副作用,从而影响正常吞咽。还有一些阿片类镇痛药,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吞咽反射,导致吃东西时容易噎着。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可能不同,比如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更容易受到药物相关吞咽不良反应的影响。
四、生活方式因素
(一)进食速度过快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进食时速度过快,没有充分咀嚼食物。比如在忙碌的工作或学习状态下,为了快速完成进食,大口吞咽,导致较大块的食物不能顺利通过咽喉部进入食管。一项关于进食速度与噎食关系的调查显示,进食速度快的人群噎食发生率明显高于进食缓慢、充分咀嚼的人群。
(二)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
-边进食边进行其他活动,如看电视、玩手机等,会分散对吞咽过程的注意力,使得吞咽反射不能正常协调进行。例如,在进食时专注于其他事情,可能会错过正常的吞咽时机,导致食物卡在咽喉部引起噎食。
五、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婴幼儿时期,由于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如果辅食质地不合适(如颗粒过大等),就容易噎着。另外,儿童如果有异物误吸到咽喉部或食管的情况,也会导致吃东西噎着。比如将小玩具、小颗粒食物等误吸,这在低龄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1-3岁的幼儿,家长如果没有注意看护,很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除了自身生理结构和功能的退变外,还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上述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进一步影响吞咽功能。同时,老年人可能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相互作用或药物副作用也更容易影响吞咽功能,导致吃东西容易噎着。而且老年人往往独居或行动不便,在进食时如果没有家人及时协助,噎食发生后可能不能及时得到救助,后果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