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结膜下出血的原因较多,包括眼外伤、炎症刺激、全身血管疾病、血液病等,通常明确原因后针对性处理预后较好。具体如下:
一、眼外伤:
1.原因:用力揉眼睛、呕吐、剧烈咳嗽、打喷嚏,或外伤直接损伤结膜毛细血管、眼眶、颅底骨折等,可导致局部软组织或黏膜损伤而出血。
2.处理:两天内可冷敷,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置于眼睑处止血;第三天可热敷,用湿热毛巾敷眼部促进出血吸收。
二、炎症刺激:
1.与微血管栓塞有关:如细菌性结膜炎,眼睛充血发红伴黄白色眼部分泌物,需应用抗生素治疗,如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氯霉素滴眼液、红霉素眼膏等。病毒性结膜炎,尤其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常见炎症出血主要原因,有自限性,可使用阿昔洛韦滴眼液或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治疗。
三、全身血管疾病:
1.如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因眼部血管硬化脆性降低而引起结膜下出血。
2.应对全身疾病积极治疗并控制发展,可遵医嘱口服维生素C等药物。
四、血液病:
1.白血病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壁可阻止出血,血小板减少会诱发,需输注血小板治疗。
2.血友病出血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有关,凝血因子缺乏可引起,需补充凝血因子治疗。
3.败血症也可引起,与细菌产生毒素致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可使用头孢克肟、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应让眼睛多休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助症状恢复。
总之,眼球结膜下出血原因多样,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和治疗,同时注意眼部护理和生活习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