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系结石的检查项目包括:一是彩超、CT,用于确定有无结石以及判断具体部位;二是血常规,通过观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有无增高来判断感染情况;三是血沉或C-反应蛋白,以此判断有无炎症、感染指标;四是肝功能,可判断有无梗阻或黄疸类型;五是尿常规,查看胆红素是否为阳性以确定是否为梗阻引起黄疸;六是ERCP,能明确胆道有无结石,还可直接取石。
一、彩超、CT:
1.彩超: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胆囊和胆管内的结构。对于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发现结石的存在、大小、数量和位置等。
2.CT:能更详细地显示肝胆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结石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结石病例或怀疑有其他病变时,CT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二、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通常提示存在细菌感染。
2.其他指标:还可结合其他血常规指标综合判断感染的程度和类型。
三、血沉或C-反应蛋白:
1.血沉:血沉加快可能反映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特异性不高。
2.C-反应蛋白:是一种更敏感和特异的炎症指标,其升高常提示存在炎症或感染。
四、肝功能:
1.胆红素: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梗阻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等。
2.其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也可反映肝脏功能状态。
五、尿常规:
1.胆红素阳性:如果胆红素阳性,可能提示存在胆道梗阻导致胆红素反流进入尿液。
2.其他异常:还可能出现尿胆原等其他指标的变化。
六、ERCP:
1.诊断作用:可以直观地显示胆道内的情况,明确是否有结石。
2.治疗作用:同时可进行取石等治疗操作。
总之,这些检查项目对于肝胆系结石的诊断、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