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热
1.定义及范围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1℃。从临床角度看,当人体体温达到此水平时,机体的代谢、生理功能等会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如严重的细菌感染引发的肺炎等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高热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高热时更容易出现惊厥等并发症,这是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对体温变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体温快速升高可能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惊厥。
二、低热
1.定义及范围
-低热是指体温在37.3℃-38℃之间。低热可能是一些慢性疾病的早期表现,也可能是机体轻微感染后的一种反应。比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低热。对于老年人,由于其机体功能衰退,低热时往往需要更加谨慎地排查病因,因为老年人的病情可能发展较为隐匿,低热可能是严重感染、肿瘤等疾病的信号,而且老年人对体温变化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延误病情。
三、中热
1.定义及范围
-中热是指体温在38.1℃-39℃之间。中热时机体的代谢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例如心率会适当增快,以满足机体在体温升高状态下的代谢需求。在儿童中,中热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中热也有可能向高热发展,一旦体温超过39℃,儿童发生惊厥等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加。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热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需要关注体温变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降温等干预措施来稳定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