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偏高的相关情况
胆红素的组成及正常范围
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4-17.1μmol/L,直接胆红素正常参考值通常是0-6.8μmol/L,间接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为1.7-10.2μmol/L。不同检测机构因检测方法等差异,正常范围可能略有不同。
胆红素偏高的常见原因
生理性因素
-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破坏较多,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约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2-5天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表现为胆红素偏高,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消退。
-成年人: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可能会出现胆红素轻度偏高,这是因为劳累等因素可能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另外,剧烈运动后也可能短时间出现胆红素暂时升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病理性因素
-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感染肝脏后,可引起肝细胞受损,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导致胆红素偏高;肝硬化患者肝脏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也会出现胆红素代谢异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可升高;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异烟肼等可能损伤肝细胞,引起胆红素升高。
-胆道疾病:胆总管结石可引起胆道梗阻,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胆囊炎发作时,炎症可能影响胆道的通畅性,也可能导致胆红素偏高,一般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从而引起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
胆红素偏高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进一步检查:当发现胆红素偏高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腹部超声、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对于新生儿胆红素偏高,要监测胆红素水平变化,评估是否需要光疗等治疗。
针对病因处理: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根据病毒类型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抗病毒等治疗;胆道结石或胆囊炎等胆道疾病引起的胆红素偏高,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治疗或药物消炎等处理;溶血性疾病则需要针对具体的溶血性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及精神、吃奶等状况,按照医生要求监测胆红素水平,若胆红素升高明显需及时进行光疗等干预,同时要注意保暖,合理喂养。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胆红素偏高时,要更细致地评估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可能较多,如同时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有基础肝病患者:本身有肝炎、肝硬化等基础肝病的患者出现胆红素偏高,要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复查,避免自行停用可能控制病情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饮酒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