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酸分泌异常
1.夜间胃酸分泌特点:人体的胃酸分泌具有一定的节律性,部分人在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时,胃酸分泌会相对增多。如果本身存在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如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过多的胃酸反流至食管,就容易刺激食管黏膜及胃部,导致晚上胃疼。有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约半数以上会在夜间出现烧心、胃痛等症状。
2.相关人群及情况: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胃酸分泌的节律紊乱。例如,一些从事高强度脑力工作的人,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时胃酸分泌增加,进而引发晚上胃疼。另外,本身有胃溃疡等疾病的患者,胃黏膜存在损伤,夜间胃酸的刺激也会加重疼痛。
二、十二指肠溃疡
1.疼痛特点: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空腹痛,即空腹时疼痛,而夜间往往处于空腹状态,所以很多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会出现晚上胃疼的情况,疼痛多在餐后2-4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进食或服用抗酸剂后可缓解。临床研究发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约60%-70%有疼痛的节律性,夜间疼痛较为常见。
2.相关人群及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修复机制。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患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也较高,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胃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夜间胃疼的发生几率。
三、胃部肿瘤
1.肿瘤影响:胃部的良恶性肿瘤都可能导致晚上胃疼。例如胃癌,肿瘤的生长会破坏胃组织,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且肿瘤组织的代谢等会刺激胃黏膜及周围神经,导致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在夜间加重。有资料显示,胃癌患者中约30%-4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部分人表现为夜间疼痛明显。
2.相关人群及情况:40岁以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食物、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患胃部肿瘤的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晚上胃疼的症状。
四、饮食因素
1.晚餐不当:晚上进食过多、过快,或者食用了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大量饮酒、吃辣椒等,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痉挛,从而引起晚上胃疼。例如,晚餐食用大量辛辣食物后,胃黏膜受到刺激,夜间可能就会出现疼痛不适。
2.相关人群及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晚餐不当出现晚上胃疼,年轻人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一些经常熬夜且晚餐随意应付的年轻人,就容易因饮食因素导致晚上胃疼。
五、其他因素
1.腹部着凉:夜间睡眠时腹部保暖不当,腹部着凉后会引起胃部肌肉痉挛,导致胃疼。尤其是体质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夜间腹部着凉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儿童的胃肠道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所以在夜间气温较低时,若腹部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就容易引发晚上胃疼。
2.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晚上胃疼。例如,一些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往往存在心理因素,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症状在夜间加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年轻女性由于情感问题等导致长期焦虑,就容易出现晚上胃疼的情况。